亚洲精品综合在线_欧美 日韩 国产 在线_一级毛片视频_欧美亚洲大片_夜夜操导航_在线观看免费av网

歡迎來到云南自考網!云南自考網為考生提供云南自考信息服務,網站信息供學習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網站,官方信息以云南教育考試院itpslww.ynzs.cnl為準。

聯系我們:  0871-64332211

距25年4月自考成績查詢預計9

距25年10月自考考試預計167

考生服務:

  • 學士學位|
  • 轉考免考|
  • 所在位置:云南自考網 > 行政管理(本科) > 正文

    云南自考00323西方行政學說史押題資料

    2021-06-25 16:52:56   來源:云南自考網    點擊:   
    自考在線學習 +問答
       
      《西方行政學說史》考點歸納

      一、單項選擇、填空(關鍵詞篇)

      1、《工業管理與一般管理》一書的作者是法約爾

      2、在法約爾看來,管理就是實行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

      3、勞動分工實際上是一種職能專業化思想

      4、法約爾認為.權力是指揮和要求別人服從的權利。

      5、無論對于哪件工作來說,一個下屬人員只應接受一個領導人的命令,這是法約爾14條管理原則中的 統一指揮原則

      6、法約爾管理理論的核心是等級制度

      7、法約爾在其線性組織理論中提出.管理層次的設置一般應堅持2-5”原則

      8、居于韋伯現代化理論核心的是線性組織理論

      7、領袖的權力僅僅依賴于他能否使其追隨者和信徒們確信他的蓋世神力,這種類型的統治屬于個人魅力型統治

      10、官僚制并非自古就有.它的形成有賴于 西方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和發展

      11、韋伯指出,現代官僚組織的主體由三部分構成,即行政人員、物資機構和 檔案機構

      12、被后人譽為“組織理論之父”的是韋伯

      13、貫穿在古立克著作中的一個基本觀念是政府在社會中的作用

      14、古立克被譽為公共行政學的元老

      15、與古典時期不同,新古典時期的研究從對組織的靜態描述轉向研究動態的組織過程

      16、在福萊特看來,群體過程的核心就是創造

      17、福萊特稱權力即成事的能力

      18、福萊特認為,群體過程在最高層次上的延伸就是國家

      19、福萊特認為鄰里群體身負重任,其中更重要的是為更廣泛的代議制度添磚增瓦

      20、福萊特關于真正民主的概念包含兩大要素:一是聯邦制的政治結構;二是大眾的實質參與

      21、按照福萊特的觀點,有效的領導靠的是在組織內部發揮作用、創造團結的能力

      22、福萊特把“為達到某一特定目的而使用的權力”稱為控制

      23、福萊特把領導分成三類,即職位領導、個人領導和功能領導。

      24、福萊特認為,領導應該有三大功能:協調、決定目標以及預測

      25、福萊特認為真正的民主包含兩大因素:其一:大眾的實質參與,其二聯邦制的政治結構

      26、梅奧認為,傳統經濟理論是基于一種“經濟人”的假設

      27、在巴納德看來,組織就其實質來說是一種合作性的努力

      28、在巴納德看來,協作體系的效力取決于邊際貢獻者

      29、梅奧認為,在緊急狀況中,中央控制是必要的,而在緊急狀況過后,控制必須轉移到邊緣性組織

      30、巴納德認為,構成組織的要素有協作的意愿、目的和信息交流

      31、1945年,梅奧發表了最著名的,也許是最有爭議的著作是《工業文明的社會問題》

      32、梅奧認為,有效的民主發展的最后一個要求是改善教育系統

      33、巴納德認為,地位有兩種,其中建立在工作能力上的是功能性地位

      34、在巴納德看來,組織決策有兩個因素,即組織目標(或“道德”因素)和“隨機應變”因素

      35、梅奧認為,傳統經濟理論的“經濟人”假設是錯誤的,如要提出新的假設,則必須對人際關系的復雜性進行研究

      11、巴納德認為,最重要的說服方式是動機的灌輸

      12、巴納德傾向于從正面肯定非正式組織的作用,尤其是它的凝聚力作用

      13、巴納德認為領導者具有五大特征:有活力、堅忍、有決斷力、說服力和責任性,以及智力

      14、巴納德認為,構成組織的要素有三個,即協作的意愿、目的和信息交流

      15、巴納德認為,協作體系的效力取決于邊際貢獻的效力

      16、無論在描述性方面還是在規范性方面,西蒙對“政治一行政”兩分法都不同意

      17、在西蒙看來,事實與價值不能完全分開,行政者的價值前提可能與政務官的不同

      18、西蒙認為,在決策者的人的選擇模式中,強調決策中的情感考慮的是心理人模式

      19、西蒙承認一種成熟的科學必須調節人的行為的情感因素和認知因素

      20、西蒙將相對于決策者實際知識的價值達到最大化稱為主觀理性

      21、西蒙認為,作為一個信息處理系統.決策者受到其能力的限制

      22、因參加者而異的是參加者與組織之間的契約關系

      23、就組織決策的理性而言,西蒙的主要關心對象之一是目標轉移現象

      24、里格斯認為,現代工業化社會是一種“市場-企業”經濟結構

      25、以馬斯洛的理論為基礎,麥格雷戈首先探索的是人的需求

      26、在麥格雷戈看來,領袖和周圍環境的關系實質上是一種圓形的關系

      27、麥格雷戈對“X理論”批判的依據是馬斯洛的人的需求層次理論

      28、在麥格雷戈看來,自尊需求分為兩類,其中屬于和人的自我尊重相關的需求是對獨立的需求

      29、麥格雷戈認為,主管人員具有重要的作用,應鼓勵他們根據具體情況,因地制宜,摸出自己的路子,開創一個合適的環境,關鍵在于一個組織的結構和管理哲學

      30、麥格雷戈認為,比生理需求高一層次,希望生活過的安安穩穩、無憂無慮,不用終日擔驚受怕的需求叫做安全需求

      31、按照常規的概念,管理階層的主要任務就是按照組織的要求來利用人的能力。麥格雷戈把這一概念簡稱為X理論

      32、被林德布洛姆稱為決策的“合理全面的方式和根本方法”的是理性決策模式

      33、 在《政治與市場》一書中,林德布洛姆將互相調適的漸進方法稱為模式二

      34、林德布洛姆提出的政治過程的基本形態中,可以單方面自上而下控制的是等級系統

      35、進行非正式合作的各方在進行努力時,通常遵循著一些行事規則,林德布洛姆認為其中最主要和最普通的是互惠規則

      36、林德布洛姆提出的決策模式是漸進主義決策模式

      37、林德布洛姆認為,民主的決策過程既是對偏好和見解作出反應的過程,也是形成這些偏好和見解的過程,產生這種狀況的基礎是多元政治

      38、在所有的決策參與者中,林德布洛姆區分了兩大類,即直接決策者和普通公民

      39、在林德布洛姆看來,行政、立法、司法三大部分的主要領導人都屬于直接決策者

      40林德布洛姆著稱于世的理論是公共決策過程的漸進理論

      41、林德布洛姆認為,最適合西方民主國家的決策模式是漸進模式

      42、威爾達夫斯基對公共行政學最主要的貢獻是行政預算研究

      43威爾達夫斯基對公共行政學的重要貢獻之一是行政預算

      44、有學者認為,公共行政一直受著雙重的束縛,即企業價值和層級結構

      45、威爾達夫斯基指出,已經大不如前的是終身制所帶來的安全感

      46、按照威爾達夫斯基的觀點,通過如何在各項活動之間分配資源來有力地支持該組織達到既定目標的一種戰略是預算提案

      47、威爾達夫斯基認為,信奉權威的人不會沒完沒了地討論當權派的道德作風

      48、沃爾多的《行政國家》一書從構思到出版費時長達.8年

      49、沃爾多一再強調,公共行政學并非創始于20世紀

      50、沃爾多認為,應成為公共行政課程的核心的是道德和價值

      51、沃爾多的大部分著作都是在探索公共行政學的歷史

      52、沃爾多對案例教學的興趣密切相關于他早期從事的小說寫作

      53、沃爾多關于在公共行政學教學中采用案例分析法的論文發表于1962年

      54、除了成對選擇法,沃爾多對公共行政教育的又一貢獻是案例分析教學法

      55、在威爾達夫斯基看來,政府官員面對的挑戰主要來自兩大派別:個人主義者和平均主義 者們。

      56、1883年的美國,對行政道德的意見比較一致.認為它指的就是推行公務員改革,以功績制取代政治分肥制。

      57、當代公共行政學說研究的一個明顯特征是用經濟學理論來分析公共行政問題。

      58、卡斯特對管理學的主要貢獻在于他與J.E.羅森茨韋克一起提出了管理的“權變理論”

      59、卡斯特認為,為了保證協調以達到組織的目標,對組織成員必須給予嚴格的監督

      60卡斯特認為,為現代組織理論和管理實踐提供了完整基礎的是系統觀念

      61卡斯特認為,組織是由系統構成的,構成組織的系統具有開放性和整體性

      62、在卡斯特看來,管理思想與管理實踐都受更為廣泛的社會意識形態影響

      63卡斯特認為,組織就是尋求目標的系統

      64、卡斯特認為,直接與環境超系統、組織的目標和價值觀等相關聯的是技術分系統

      65、卡斯特認為,在組織中,職責、職權與組織結構的關系是重要的

      66、組織活動中極其重要的環節就是進行組織結構的設計

      67、卡斯特指出,在設計行政組織結構時,必須特別注意組織活動的差異化和一體化問題

      68、卡斯特認為,最適合于政府行政部門的協調機制類型是促進型

      69、卡斯特認為,社會關系中的個人構成組織中的社會心理分系統

      70、布坎南研究發展經濟與政治決策的契約與法制基礎近40個春秋,被譽為“公共選擇理論之父”

      71、公共選擇理論是西方經濟學中以經濟方法研究政治問題的一個重要理論流派,主要流行于美國

      72、布坎南對當代政府管理的理論與實踐產生了巨大影響的理論是公共選擇與政府理論

      73、在西方社會,政治市場與經濟市場存在著諸多的相似性,經濟學的許多原理可以用來分析政治決策行為

      74、公共選擇理論的方法論被布坎南歸結為三個因素:個人主義、經濟理性和交易政治

      75、在布坎南看來,公共選擇主要就是政府決策,政府對經濟生活干預的基本手段是制定和實施公共政策

      76、在布坎南看來.政府機構工作低效率的原因有三,其一是缺乏競爭性壓力,其二是沒有降低成本的激勵機制,其三為缺乏監督信息

      77、政府部門的擴張包括政府部門組成人員的增加和政府部門支出水平的增長

      78、卡斯特在行政管理學上的最重要的貢獻是在行政組織理論方面以及在此基礎上提出的權變思想。

      79、從廣義上說,環境就是組織界限以外的一切事物

      80、卡斯特認為,結構可以被看作是一個組織內各構成部分或各個部分間所確立的關系的形式。

      81、卡斯特認為,組織的有計劃改革必須考慮三個方面的因素:效益、效率和組織成員的滿意度。

      82、諾思認為,制度理論的框架一是產權理論,二是國家理論,三是意識形態理論

      83、諾思認為國家是制度的最大供給者

      84、諾思認為,對于經濟落后的國家來說,從不發達的市場經濟過渡到發達的市場經濟的首要前提是實現合理的制度變遷

      85、諾思認為,國家的主要功能是提供法律和秩序

      86、屬于國家起源理論的是契約理論

      87、關于國家起源的掠奪理論認為,掠奪性的國家將界定一套產權,使權力集團的收益最大化而無視它可能影響到的社會整體福利

      88、諾思提出的具有豐富內涵的范疇是“暴力潛能”

      89、諾思認為,國家提供的基本服務是博弈的基本規則

      90、國家是一種強制性的制度安排

      91、諾思認為,除了交易費用的約束外,統治者面臨的另一約束是競爭約束

      92、諾思認為,國家在某種程度上講是不同集團的集合體,統治者就是這些不同集團利益的“均衡者”

      93、在諾思看來,國家僅僅在那些統治國家的人的福利最大化目標的范圍內促進和界定有效率的產權

      94、諾思認為,組織和制度不同,它是人們為一些共同的目標而結合到一起形成的團體或實體

      95、諾思新制度經濟學的國家理論的最大貢獻在于抓住了國家與產權的內在聯系

      96、凱登認為迫使某些人做他們自己本來不愿意做的事情,這一做法就實質來說是改革

      97、凱登認為,領導人在改革問題上被說服了之后,剩下的問題就是如何由行政專家和具體進行改革的政府官員來商定改革的具體細節

      98、如凱登所說,隨著大型政府的來臨,己經日漸失效的是原有的策略

      99、凱登認為,行政改革的對象是保守、僵化的大型組織

      100、凱登指出,對政府部門而言,稱為“重塑”的這種策略有助于改革的推動

      101、在凱登看來,在政府部門采取重塑的策略既有優點,又有缺陷

      102、諾思的主要學術貢獻是對制度與制度變遷問題的開創性研究。

      103、諾思認為,制度理論的框架一是產權理論,二是國家理論,三是意識形態理論。

      104、凱登指出,政府組織的存在由來己久,已經從行政的工具演變為行政的機構。

      105、國際經濟發展是各級政府官員可以一展身手的一個領域。

      二、名詞解釋篇

      1、相互滲透定律是指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接觸會造成分歧的綜合,從而使他們之間的結合出現新的形式,這時群體的成員實際上就成為彼此相互影響的調整力。

      2、群體一個有凝聚力的整體,可以改變個人的思想和行為;促成群體的成員間的互相配合

      3、整體學說則是指對一個整體了解僅僅靠對其組成部分的分析仍是不行的;因為這個整體來自人與人之間的互相交往接觸,存在一種“互相滲透”與“綜合分歧”的過程,有其本身的動力。

      4、協作(巴納德)在巴納德看來,協作就是一種克服由物理環境或人的生物特征所加強的一些限制的手段,這些局限可以通過協作克服。

      權威“權威是正式組織中信息交流中(命令)的一種性質,通過他的被接受,組織的貢獻者或成員支配自己所貢獻的行為,即支配或決定什么是要對組織做的事,什么不是要對組織做的事。”

      5、形式主義(里格斯)是指規定與描述之間,正式的權力與生效的權力之間,憲法、法律、條例所產生的效果之間,組織、統計資料與政府和社會的實際、事實之間存在的差異的程度。

      6、預算就是設法把預算文件上說的話、標的數字和人們今后的行為之間的聯系具體化。

      7、公共行政(沃爾多)沃爾多傾向于把公共行政定義為“應用于國家事務的一門藝術和科學”。他覺得,這樣的定義可以突出公共行政實質上兼備藝術和科學兩者各自的一些重要方面。再一個優點就是,這樣看可以回避在定義問題上的糾纏不休,有助于把注意力集中到公共行政的研究和實踐上去。

      8、系統(卡斯特)系統是能與其環境超系統劃分明確界限的一個有組織的并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相互依存的部分、成分或分系統所組成的整個單位。

      9、非正式組織(卡斯特)非正式組織指的是系統中那些未經明確地籌劃但卻從組織成員的活動和相互間的作用中自發產生的東西。

      10、公共選擇所謂公共選擇,就是通過集體行動和政治過程來決定資源在公共物品間的分配。

      11、政府失敗(布坎南)政府失敗是指個人對公共物品的需求在現代代議制民主政治中得不到很好滿足,公共部門在提供公共物品時趨向于浪費和濫用資源,致使公共支出規模過大或者效率降低、預算上出現偏差、政府的活動并不總像應該的那樣或像理論上所說能夠做到的那樣“有效”。

      12、短見效應由于政策效果的復雜性,大多數選民難以預測其對未來的影響,因而只著眼于眼前的影響;而政治家為了謀求連任,就會主動迎合選民的短見,制定一些成本滯后、或從長遠來看弊大于利的政策。

      13、尋租(布坎南)在布坎南等人看來,尋租是指用較低的賄賂成本獲取較高的收益或超額利潤.租或租金則是指支付給生產要素所有者的報酬中,超過要素在任何可替代用途上所能得到的那一部分。

      14、制度諾思認為,所謂制度,就是一個社會的游戲規則。制度作為一種社會游戲規則在經濟生活中的作用在于它能夠通過降低交易成本來促進交換的發展和市場的擴大。

      三:主觀題篇

      1、韋伯的理想官僚體制的優點。

      (1)組織的嚴密性。

      (2)管理的非人格化。

      (3)技術的高效率。

      (4)統治的知識化。

      2、法約爾認為,為保持人員團結應避免的危險有:

      (1)不要使自己的下屬人員分裂一一使敵人分裂以削弱其力量是聰明的,但使自己的隊伍分裂對企業來說則是一個嚴重的錯誤。

      (2)不要濫用書面聯系一一法約爾認為,在處理業務問題或下達一道需要加以解釋的命令時,一般用當面口述要比書面快,并且簡單得多。

      3、古立克對政府和行政的主要看法。

      (1)當私人的行為已經不能為社會利益服務時,政府應該介入,發揮正面的作用。但是,只要有可能,政府部門和私人企業就應該互相合作。

      (2)各級政府的行政系統應該提出并執行政策

      (3)在行政系統內,首席行政官應該有職有權

      (4)增進聯邦、州和地方政府之間的合作

      (5)行政人員介入政治和政策事務在所難免的

      (6)要揭示行政的總原則就必須采用科學的方法

      (7)行政系統的組織要和政府的高層領導緊密結合,通過權力結構,提出同一的目的,合力協調各項活動。

      4、古立克雖然主張“政府”必須有所作為,卻并不贊成由政府單方面一意孤行、為所欲為的原因是

      (1)首先,應該讓公眾團體和私人企業成為合作的伙伴,致力于共同的目的。

      (2)其次。任何計劃的制定必須要有國各個相關學科的參與;應當聽取利益集團和“普通公眾的意見”。

      (3)再次,規劃決不能定下 不容修改的指標,要留有余地;要使政府的規劃能夠適應變化環境的總體指南。

      (4)最后,一方面,未來是變化無常的,而國家也是理性有限的。另一方面,即使是智者千慮,也必有一失。權力精英即使才華蓋世,其智慧、閱歷、知識乃至性格,都難免缺陷。因此,國家不應當,也不可能將人類的全部活動攬于己手。

      5、巴納德認為構成組織的要素:

      (1)協作的意愿

      (2)目的,只有具有協作的目的,協作意愿才能發展起來

      (3)信息交流

      6、巴納德關于有效行使組織權威的四種條件:

      (1)下屬必須懂得命令

      (2)命令必須同組織目標相一致

      (3)下屬相信命令與其個人利益相符

      (4)具有執行命令的能力

      7、經濟人模式所基于的假說:

      經濟人模式(也即決定的理性模式)建立在以下假設之上:

      (1)決策者知道所有同決策有關的具體問題的目標。

      (2)所有有關問題的信息都是可以得到的。

      (3)決策者能辨別所有的選擇。

      (4)決策者能有意義地評估這些選擇,即確定選擇的結果并加以衡量和比較。

      (5)所作的選擇能最大限度地擴大決策者指出的價值。

      8、麥格雷戈Y理論的主要內容:

      (1)管理部門負責把生產企業的各個方面——金錢、物質、設備、人力組織起來以求實現經濟的目的

      (2)人并非生來就趨于被動,對組織的需求報對抗態度

      (3)每個人身上都具有努力的動機,發展的潛力和承擔責任的能力,都原意為實現組織的目標而盡力

      (4)管理部門最根本的任務是對組織的環境和工作的方式作出合適的安排,使人們在努力完成組織交付的任務的同時也能實現自己的目標。

      9、威爾達夫斯基所指出的終身制帶來的安全感已經大不如前的原因:

      (1)盡管公務員有其自己的合法權利,但別人也有別人應有的權利,足以與之抗衡;

      (2)逢到精簡機構,萬一公務員的所在單位屬于被撤之列,他們也難逃失業的厄運;

      (3)政府組織日趨臃腫龐大,為人詬病。

      10、威爾達夫斯基認為觀察預算的全過程將有利于對政策制定的原因:

      (1)預算為研究提供了很多的機會。

      (2)預算提供了詳細的數據。

      (3)此外,預算過程中的必不可少的各種交易從根本上解決了檢驗假設要面臨的一個最頭痛的問題;沒有一致的意見。

      11、沃爾多的公共行政學古典學派的基本特點:

      第一,承認并接受政治/行政二分法。

      第二,贊同有一個通用的管理方向。

      第三,通過科學分析尋找行政管理的原則。

      第四,強調行政權威應該集中。

      第五,致力民主。

      12、卡斯特將組織與管理思想發展過程分為的時期:

      (1)傳統觀念;

      (2)行為科學與管理科學的革命;

      (3)現代系統與權變理論的發展。

      13、布坎南關于政府機構工作低效率的原因。

      (1)缺乏競爭性壓力。

      (2)沒有降低成本的激勵機制。

      (3)缺乏監督信息。

      14、試述諾思的新制度經濟學中國家理論的特色。

      (1)把國家視為一種組織;

      (2)揭示了國家與產權的內在聯系;

      (3)揭示了國家的內在矛盾。

      15、凱登“重塑”策略的缺陷:

      (1)這一策略本質上有失理想、有失完美,既不夠大膽創新,又缺乏遠見卓識,純粹是滿足于小修小補而已。

      (2)這一策略只是針對某個具體組織,并不考慮政府內各部門之間的問題,可以說沒有全局觀念。

      (3)這一策略過分依賴該組織內某些人的興趣、才干和技能,處理問題的方式、看問題的思路都可能不夠開闊。

      (4)從組織的角度來看,對一個單獨的組織來說,要進行一次徹底的改革,人力和物力都可能不足。

      (5)對于那些特別保守的官僚組織來說,它們只能采納在它們看來是可以接受的某些改革措施。一旦發現這些措施遇到重重阻力,馬上就會急煞車,甚至開倒車。很顯然,對政府部門來說,組織的自我改革過于狹隘、過于有限。

    老師二維碼

    掃碼登錄

    掃碼關注“云南自考伴”微信公眾號

    即可查看余下內容

    二維碼以過期,請重新刷新

    上一篇:云南自考00320領導科學押題資料
    下一篇:云南自考00345秘書學概論知識點匯總押題資料

    云南自考專業

    云南自考交流群

    掃碼加入考生交流群

    一起探討自學考試

    掃碼小程序選擇報考專業

    查看云南自考專業

    查詢最新政策公告

    進入歷年真題學習

    進入在線刷題